打造创新生态“公共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试平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实验室和生产线的“超级接口”。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产业创新链转型效率。目前,我国中试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建设中试平台投资高、风险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安全的;二是传统监管政策与具体试点活动存在冲突,审批流程复杂;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试点平台与产业基础脱节,导致重复建设,无资源;四是试点服务尚未完全融入全国统一市场,跨区域协调不够。试点平台要真正发挥“超级节点”作用,必须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创新政策协作。试点活动涵盖研究和科技生产,涉及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部门。可以借鉴上海“七部门协作+一事一机制讨论”的做法,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简化试点审批流程。同时推行“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模式,立足安全环保底线,赋予行业协会更多权力制定标准做到“一次审查、长期有效”,为试点创新提供更加灵活的制度空间。立足产业基础,建设特色试点集群。试点平台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各地根据自身产业禀赋进行布局。例如,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可重点开展高端装备中试,化工园区可建设新材料中试基地,经济先行区可建设适航试验平台等。通过将试点平台嵌入现有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单点验证”到“场景验证”的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增强“造血”能力。试点平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租赁模式,拓展多种收入渠道。通过“基础服务+增值服务+股权回报”模式,可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孵化、场景应用、投融资等全链条服务;可以凭借这些技术优势,提供“首套”验证和集成解决方案,获得高附加值订单;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共同攻关,可以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价值共享。开放共享,建设全国试点服务网络。推动建立跨区域试点资源对接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支持输出、管理、服务标准领先的试点平台,发展全国服务能力。同时,鼓励试点平台向全产业链开放,为中小企业试点提供普惠服务,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试点的先行先试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公共基础设施”。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志国) (编辑:张梦雅)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黑料正能量网-黑料爆料不打烊入口-黑料独家爆料网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