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雪名城到冰雪新经济:构建全球生态,驱动行业未来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王旭光 作为冰雪文化的天然载体和冰雪运动的主要发源地,著名的冰雪城一直是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引擎。每一座冰雪名城都镌刻着独特的历史文脉、自然禀赋和产业基因。冰雪新经济的特点是科技、文化、旅游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重构传统产业形态,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潜力。在近日举办的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冰雪城市暨冰雪新经济论坛上,亚洲数据集团华南区总裁迟敏指出,在冬博会举办十周年之际,中国冰雪产业已从“终结滑雪场”的单一场景走向以冰雪名城为载体的复合生态。迟敏认为,成功的冰雪城市不再局限于天然雪资源,而是通过构建“冰雪+”价值体系实现突破:长春以电影文化为核心,崇礼以低碳文化旅游小镇为特色,北京首钢园区将工业遗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这一改变的核心,就是将滑雪客流的季节性客流转变为全季节、全地区、全业态的“保养”消费。 “在此过程中,数据与创新成为驱动冰雪新经济的双引擎。‘数据雪源’取代传统的自然雪源,通过消费者行为洞察、产业链分析、市场分析等,为冰雪热门城市的规划和运营提供精准导航。”冬季运动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成义表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冰雪产业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政府对冰雪产业空前重视,二是新兴产业发展为冰雪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的中国专业人士。然而,冰雪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应避免同质化竞争,不知不觉地走上科学进步的道路。他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冰雪人才培养,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全球竞争,著名的冰雪城正在经历多维度的转型。北京雪邦雪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滑雪协会副会长吴斌在解读《2024-2025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时指出,我国滑雪人数创雪季历史新高,进入世界前五名。但国内滑雪场大多规模较小,拥有缆车等设施的滑雪场有181个。在硬件方面与强国存在差距。然而,我国的室内滑雪场却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全球的一半,未来可能接近100个。室内滑雪场的爆发式增长和室外滑雪场的日益集中是当前市场的两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境内滑雪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亮点,其数量不断增加。占世界一半以上。伴随着向户外滑雪场集中的趋势,形成了当前市场的两大特征。颜色。如何做冰雪旅游,从本土美景到全球魅力?日本APPI国际度假村的实践提供了国际样本。 AMBI数字与营销事业部总监李卓廷表示,Ambi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升级:在滑雪体验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板、双板滑雪体验,而是开辟了各种雪区并提供贴身指导,满足各个级别滑雪者的需求;雪后活动方面,已经融入当地文化,如雪鞋徒步、雪香蕉等。划船、手工体验等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让不同的滑雪者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滑雪场建设方面,硬件多元化,软件国际化,充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在市场运作上,利用各种社交媒体,或个性化营销,或网红带动双向互动,打造四季适宜的旅游目的地。展望未来,李卓婷表示:“我们希望融合全球视野和本土文化,与众多品牌合作大力推广四时旅游,努力打造一个连接自然、文化和世界的优质平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蒋依依在解读《2024-2025年滑雪旅游预测报告》时指出,随着“冰雪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冰雪旅游迎来了战略发展时期 机会,呈现供给改善、市场扩大、消费爆发等新特征。地区建设“南拓西移、东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方户外滑雪蓬勃发展,南方室内滑雪逐渐流行,“南客北游”趋势显着。作为拥有20多年经验的“滑雪老手”,北京瑞雪忠旺滑雪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阿亚晨将中国滑雪场的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探索期”(1996-2015年)、“奥运快速成长期”(2015-2022年)和“冬奥会后快速成长期” (2022年至今),并指出滑雪场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谈及如何破局,一游艇表示,关键在于理念的融合、打造独特的核心IP、运用实力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展望未来,中国滑雪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黑料正能量网-黑料爆料不打烊入口-黑料独家爆料网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